笔趣阁 > 鸾翔九天 > 【中卷】第160章 抽丝剥茧巾令出

【中卷】第160章 抽丝剥茧巾令出


顾清云的话就这么被截断在喉头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旸说的不错,昔日先祖为鸾镜娘娘效力,是何等昌盛繁荣,又是何等辉煌荣耀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最后纵然天命之人,却仍旧免不了一死。

        身死国灭,为天下笑。

        被晋国取代的云国,也就此成为不能再为人所道的历史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那又怎么样呢?

        望着自己的儿子,顾清云方才的气怒渐消,转而带着几分通透,和执着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旸不由哑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半晌,他才甩袖转过身去,隐藏在暗夜中的脸神色不明。

        父亲知道先前安国侯世子受刺一事吗?

        周扬知道,那并非是我们所为。似是有所凭借,顾清云并不担心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旸深吸一口气,轻笑一声,继续道:昨晚在云松林,又有人以所谓西山流寇的名义,再次行刺,西山军五十人所剩无几,安国侯世子更是再受重伤。

        是谁?

        和先前的,是同一批人。如今特使已到西山,所以,这已经不是周扬所能一力决定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背后再没有声音传来,见面便吵的父子二人好似从来没有这样无言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在顾旸以为父亲不会回答自己的时候,听到一声略带疲惫的声音:我知道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紧了紧背上的长弓,顾旸闷闷出声:那我先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不等顾清云回答,便快步向前,最终消散在夜空下的麦浪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星夜沉沉,田间虫儿鸣叫,深深夜色将顾清云包围。

        风吹麦浪,衬出四野寂寂。

        你还要再去壶嘴山?

        嘴里啃着包子,赵亦问鸾歌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昨天从壶嘴山回来,就被周扬请去西山,晚上回来之后时间又太晚,所以二人早上用饭的时候,鸾歌才与赵亦细说了这些情况。

        恩。昨晚回来之后,我又想了想,如果说二皇子想将众人引去那里,我们不妨将计就计,且看看他到底耍什么把戏。

        兵来将挡,水来土掩,最坏的打算,不过是遇到浮生,再战一场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按照目前两人交手的情况,她有凤凰神力佐助疗伤,能尽快恢复,浮生就不一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,按照壶嘴山那般险峻的地势,居然有民众会在上面安家,耕种生活却鲜为人知,定然是有问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,琉璃也不会信誓旦旦地让华硕将人推至壶嘴山。

        若是我没有受伤,倒是可以与你一道去,也好有个照应。赵亦有些遗憾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你当时出手,我也不会赢了浮生,鸾歌安慰他道,且别想这么多,你先好好养身子。放心,我不会冲动冒进的。再者山下还有西山大营的守军,应当没有太大的危险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好。赵亦点点头,想起还有一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到这个,周扬昨天找你去给那些人看病,怎么样了?

        到这会儿还没人来,应该没什么大碍了吧?鸾歌喝了一勺粥。

        托了赵亦的福,这两天早上都是一些清淡的食物,谁能想当初自己何等馋嘴,整日想着和云衍去御膳房偷东西吃。

        仔细想来,也不过短短两年,可是生这么多事,恍然已经过去许久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不管是自己还是云衍,都不用再那般谨小慎微,可是在吃食上,却也没了过多的兴致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来,那些人到底是怎么回事?赵亦带着几分好奇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不会医术他是相信的,所以才不愿意她跟着周扬去大营。

        也说不上来,但看着症状跟之前济世堂接诊的病人很像,所以就先按照无落开的方子试了,如今看来,可能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了吧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鸾歌心里其实是忐忑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方子是舒阳未卜先知给自己的,这句话说出来鬼才会相信,倒不如推到无落身上,反正他也不在,赵亦更不会无聊地去查证。

        那用不用去复诊?你也说了,只是症状像,但万一不是,也好歹尽早现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点点头:你说的不错,吃完饭我再去看看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昨天现药方中几味药材确实是对症的,又暗用术法检查过众人的身体,确定没有什么大的危害,她也不敢贸贸然开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那是人命,不是旁的东西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会儿赵亦这么一说,她才意识到不妥的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人各有异,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只怕药效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,过会儿还是去西山看一看,若真有什么问题,也好及时用术法补救一番。

        只是话音刚落,外面就传来敲门的声音:爷,西山那边有人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赵亦与鸾歌对视一眼,看着门口扬声道:进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元宝推门而入,正对上二人询问的眼神。

        赵亦道:什么情况?

        元宝答道:周将军派人来说,那几位受伤的将士们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看来还真有用

        鸾歌略一沉吟,放下手中的勺子道:过会儿我会再去一趟大营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帐内看完众人如今的状况,再让军医仔细查看,最终确定诸人确实脱离危险,鸾歌这才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次凭借运气,能误打误撞,下一次可不见得就能这样好运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日后这样看病治病的事情,还是不要轻易往自己身上揽才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掀帐而出,鸾歌对着周扬道:既然已无大碍,接下来的诊治,周将军交给军中医师即可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拱手:周扬替受伤的将士们,多谢鸾歌姑娘救命大恩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道:不必客气,也是他们运气好罢了,若不是我在济世堂恰巧见过同样的情况,就算将军找到我,只怕也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摆摆手:话不是这样说的,命到底是姑娘救的,那么这恩就还是得记着。

        说着,他不由长叹一声,望向远处:这些将士们随着我征战沙场,又在云松林之战中出生入死。若是战死沙场,倒算是死得其所,可若是不明不白的死于病痛,只怕就是他们自己,也不甘心呐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明不白

        周将军是说,这些将士们,至今还没有查出病原因?鸾歌凤眼微眯,脑袋侧了侧,带着几分征询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点点头:不错,先时并没有什么征兆,以前营中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,只是从云松林中回来之后,没多久就病倒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略一沉吟,鸾歌上前一步,望向周扬。

        周将军,可否借一步说话?

        回到自己帐中,周扬摒退众人,这才对着鸾歌开口道:姑娘,此处已经没有旁人,你有什么想说的,尽管开口就行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也不再迟疑,道:冒昧问一句,此次随我们一起去云松林的将士,最终活下来的有多少?

        周扬紧了紧手掌,沉声道:实不相瞒,便是方才姑娘所见的那些。

        百名将士同行,如今却只有寥寥数人生还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些人,却十分巧合的都曾随行云松林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鸾歌面色郑重:将军,轻容鸾歌为您诊脉。

        看到她这幅样子,周扬心头一震,忙请鸾歌对坐于一旁的椅子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伸手探脉,不多时,鸾歌起身又在周扬后颈处轻按,但见金光在指尖溢出。

        停下手,鸾歌坐回来:周将军,昨晚开给将士们的那些药,您今日也用两次,以防万一。

        怎么了?我也周扬莫名有些紧张。

        将军功夫比普通将士们深厚,所以那笛音对您的影响并不严重,这样不过是慎重起见。鸾歌宽慰。

        姑娘是说,他们的病症是因为当时响起的笛音?

        笛音为引,主要的,还是中毒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纠正道:这笛音有致幻之效,容易让人产生幻觉。在人没有意识神志不清的情况下,散出的毒素对人的危害会更大,所以那几位将士的病情才这么猛烈。

        怪不得跟平日里交手完全不一样。周扬喃喃。

        凤眼微眯,鸾歌道:平日里将军率兵围剿流寇之时,伤亡如何?

        并没有过大的伤亡。周扬叹了一口气,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秘密,这些流寇胜在藏匿,比起我们,他们更熟悉西山山脉,因为人少又比较灵活,所以很少有正面对上的时候,围剿起来才比较困难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,云松林一战决然不是所谓西山流寇能造成的,所以那些流寇也根本不是苗疆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否则,按照周扬所说,以往的情况便不符合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想到这里,鸾歌决定不再遮掩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将军觉得,我们那天在云松林里遇到的人,与您曾交手的流寇相似几何?

        姑娘什么意思?周扬看向鸾歌的眼神微微一变。

        意思就是,将军是不是也觉得,云松林的那些人,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流寇?

        周扬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继续道:将军或许不知,那晚在云松林,与世子和我交手,并重伤世子的,乃是贵妃娘娘身边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心头一震。

        如果是这样的话,那一切都昭然若揭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——

        二皇子昨日刚审问清楚那些幸存之人,他们承认自己的确是流寇余孽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笑了:那将军信吗?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不信了!

        周扬内心腹诽。

        顾清云的那些人又不傻,如今这时候,怎么会自己往刀口上撞。

        况且他才不会相信,他们会去招惹安国侯世子这个小霸王,让朝廷注意到他们有什么好处?

        如今有他周扬在,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两厢安然,若是换了其他人,或是朝廷大军压境,他不信顾清云那些人会有好日子过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这话又不能直接给别人说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天自己晚上就稍微提了那么一嘴,二皇子差点把他跟那些流寇牵扯到一起,若是这话真说出来,他的脑袋就别想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尤其如今二皇子不知为何更是直接将矛头直指壶嘴山,他就是心有余也力不足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人证物证具在,本将信与不信,又有什么相干呢。

        若这所谓的人证物证,不过是贼喊捉贼的把戏,将军信与不信,那就举足轻重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颔,周扬的心思,果然不是那般简单。

        人都有欲望,有欲望,就很好。

        最怕的,是什么都不求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鸾歌道:既然人是二皇子审问的,又如何不会说出他想要的东西呢?周将军为官多年,虽为外将,但内廷那些审讯的弯弯绕绕,想必比鸾歌更清楚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道:话虽如此,但世子与二皇子一向不和,真追究起来,他的话也不过一面之辞。更何况,陛下下令全权掌管世子受刺一事的人,也是二皇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换言之,就算周扬提出质疑,也没有什么用处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个两个人,算是一面之辞,那如果事实摆在眼前呢?鸾歌清浅一笑,况陛下派三皇子来西山,乃是因为这件事与他无关,可如果这些人与贵妃娘娘扯上关系,陛下是否还会这样信任他呢?

        本将承认,姑娘所言有理,但所谓的事实是什么呢?陛下的圣意,又岂是能随意更迭改变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事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,哪有那么想当然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射箭之比和云松林之事后,他对小姑娘的功夫刮目相看,但有时候,智慧和武力并不一定并存。

        对他来说,安国侯之子是自己人,但这个姑娘却是外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哪怕这个外人和自己人好像关系不错,但那跟他没有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将军可认识这是什么东西?

        鸾歌从袖中取出一物。

        那是一块黑色方巾,乍一看并不出奇,但其上暗纹织绣,似有金光闪动流泻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扬眼中不由惊奇。

        巾令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晋国知巾令豢养死士的家族并不多,但好巧不巧,他却正好认识这一方巾令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他曾见过此物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二皇子府死士所有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方巾令,是那晚世子与奏笛者交手时,从那人身上落下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比起所谓流寇的口说之凭,又有什么能比这个更有说服力呢?

        本将,会奏禀陛下云松林之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似是下了很大的决心,周扬做出了一个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的决定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手上当初在许州客栈之劫中捡到的巾令,鸾歌也不由唏嘘。

        做出的事,就要有承认的勇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是不报,只是时候未到罢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谁曾想到,当初华硕因个人私欲做出的事,却最终可能搬起石头砸到自己的脚呢?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周扬能认出这是巾令,却是出乎她的意料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,这并不是关键。

        关键在于,仅仅凭借周扬的一章折子,还不够。


  https://www.bqbwx.cc/2_2108/13005413.html

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bqbwx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wap.bqbwx.cc